不少人聽說“燒香“,就以為是宗教用的香,其實它只是香學中很小的范疇。人類對香的喜好,是與生俱來的天性。香,在馨悅之中調動心智的靈性,于有形無形之間調息、通鼻、開竅、調和身心,妙用無窮。
香道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藝術,以前斷續了好幾十年,如今又再現我們群眾之間,它通過眼觀、手觸、鼻嗅等品香形式對名貴香料進行全身心的鑒賞和感悟,并在略帶表演的儀式中感悟今天,珍愛生命,與大自然融于美妙無比的清靜之中。中國人用香很早,漢代之前用香以湯沐香、禮儀香為主。漢魏六朝則流行道家學說,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。隋唐五代不僅用香風氣大盛,又因為東西文明的融合,更豐富了各種形式的行香諸法。宋元時,品香與斗茶、插花、掛畫并稱,為上流社會優雅生活中怡情養性的“四般閑事”。很多專門研究香的來源、載體、工具和制香法的各式香書、香譜也在此時出現。至明代,香學又與理學、佛學結合為“坐香”與“課香”,成為叢林禪修與勘驗學問的一門功課。佛門與文人營建香齋、靜室與收藏宣德爐成為時尚。清三代盛世,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,爐、瓶、盒三件一組的書齋案供以及香案、香幾成為文房清玩的典型陳設。香道強調“凈心契道,品評審美,勵志翰文,調和身心”這四種品德。臺灣已故香道大師劉良佑說:“在唐詩宋詞里,有許多地方描寫到了香席的場景及感受,只是后人都把它與熏香搞混了!
根據香品外形特征劃分香品:原態香材、線香、盤香、塔香、香丸、香粉、香篆、香膏、涂香、香湯、香囊、香枕等。原態香材:香料經過清洗、干燥、分割等簡單的加工制作而成,能保留香料的部分原始外觀特征,如檀香木片、沉香木塊等。線香:常見的直線形的熏香,還可細分為豎直燃燒的“立香”,橫倒燃燒的“臥香”,帶竹木芯的“竹簽香”等等,盤香:又稱“環香”,螺旋形盤繞的熏香,可掛起,或用支架托起熏燃,有些小型的盤香也可以直接平放在香爐里使用。塔香:又稱“香塔”,圓錐形的香,可放在香爐中直接熏燒。
香還是保健養生的良藥,古人說:“感陽氣而生者香”,香具有扶正祛邪,通經開竅之功,是養護陽明經的良藥。玩香,玩的是文化、品位、健康。